【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是怎么回事】在会计处理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一种常见的金融工具,其特点是企业持有该资产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出售或持有以获取收益。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并不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其他综合收益”部分。
以下是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详细说明:
一、基本概念
项目 | 内容 |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企业持有但非为短期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 |
公允价值 | 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的价格。 |
公允价值变动 | 指资产在持有期间因市场价格波动而产生的价值变化。 |
二、会计处理方式
情况 | 处理方式 | 是否影响利润表 | 是否影响资产负债表 |
公允价值上升 | 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 否 | 是(资产增加) |
公允价值下降 | 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 否 | 是(资产减少) |
资产出售 | 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转入“留存收益” | 是(影响利润) | 否 |
三、为什么这样处理?
1. 反映真实价值:通过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更真实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
2. 避免利润波动:由于公允价值变动不直接影响利润表,可以避免因市场波动导致的利润大幅波动。
3. 保持财务报表稳定:有助于企业对外披露更加稳定的财务状况。
四、举例说明
假设某公司持有A公司股票,成本为1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升至120万元。
- 会计分录:
-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万
- 贷:其他综合收益 20万
若后期出售该股票,售价为130万元,则:
- 会计分录:
- 借:银行存款 130万
-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0万
-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万
- 贷:投资收益 10万
- 同时将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20万转入“留存收益”。
五、总结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是指企业在持有该类资产期间,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而导致的资产价值变化。这类变动不直接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而是通过“其他综合收益”科目进行核算,并在资产处置时转入利润表。这种处理方式既反映了资产的真实价值,也避免了因市场波动带来的利润剧烈波动,体现了会计的稳健性和真实性原则。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会计准则或具体操作细节,可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