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于虎原文】《苛政猛于虎》是出自《礼记·檀弓下》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通过孔子与弟子子路的对话,揭示了“苛政”对百姓的危害远胜于“老虎”的比喻。这篇文章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道理,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一、原文总结
《苛政猛于虎》讲述的是孔子与弟子子路在路过一个地方时,看到一位老妇人在哭泣。子路询问原因,老妇人说她的丈夫、儿子和父亲都死于老虎之口,但她仍然不愿离开。孔子问她为何不离开,老妇人回答:“无苛政。”孔子感叹道:“苛政猛于虎也!”意思是,暴虐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这个故事通过老妇人的遭遇,表达了对当时社会苛政的批判,同时也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
二、内容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礼记·檀弓下》 |
作者 | 不详(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 |
主题 | 批判苛政,提倡仁政 |
故事人物 | 孔子、子路、老妇人 |
故事背景 | 孔子与弟子路过一处有老虎出没的地方 |
核心观点 | 苛政比老虎更可怕 |
现实意义 | 强调政府应体恤民情,避免压迫百姓 |
文学特色 | 寓言形式,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
三、延伸思考
“苛政猛于虎”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警示。在现代社会中,“苛政”可以理解为不公平的政策、过度的监管或对民众权利的侵犯。这种现象虽然不再以“老虎”的形式出现,但其对人民生活的伤害同样深远。
因此,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个国家的治理是否合理、是否以人为本,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人民的幸福。
四、结语
《苛政猛于虎》虽短小精悍,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权力应当服务于人民,而不是压迫人民。只有施行仁政,才能赢得民心,实现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