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中待到山花烂漫时】一、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于1961年创作的一首词,借梅花的坚韧不屈和傲雪凌霜的形象,表达了一种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精神。其中“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成为全词的点睛之笔,象征着在艰难困苦之后迎来胜利与希望。
该词不同于陆游原作中“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悲凉意境,而是赋予梅花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通过梅花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革命前途的信心,以及对未来美好景象的期待。
二、核心内容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词名 | 卜算子·咏梅 |
作者 | 毛泽东(1961年) |
主题 | 借梅花象征坚韧、乐观与革命信念 |
关键句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意象 | 梅花、山花、寒冬、冰雪 |
情感基调 | 积极向上、充满希望 |
与陆游原作对比 | 更具豪迈气概,少悲情,多乐观 |
背景 | 1961年,中国面临困难时期,鼓舞人心之作 |
精神内涵 | 坚持信念,迎接胜利;在逆境中保持希望 |
三、简要分析:
“待到山花烂漫时”描绘的是一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象征着经过严冬后的新生与希望。“她在丛中笑”则将梅花拟人化,表现出一种从容、自信与欣慰。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梅花的高洁品格,也反映了作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与豁达。
整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革命者的豪情壮志,是毛泽东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