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宝藏问答 >

叨叨令读音及意义

2025-09-25 07:27:02

问题描述:

叨叨令读音及意义,蹲一个懂行的,求解答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5 07:27:02

叨叨令读音及意义】“叨叨令”是一个在古代文学中较为常见的曲牌名,尤其在元代杂剧和散曲中频繁出现。它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的名称,也常被用作一种文体或节奏的象征。本文将从“叨叨令”的读音、来源、意义以及常见用法等方面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读音

“叨叨令”的拼音为:dāo dāo lìng

其中,“叨”字读音为 dāo(第一声),意为“说话多、啰嗦”;“令”字读音为 lìng(第四声),意为“命令、曲调”。

二、来源与背景

“叨叨令”最初是元代散曲中的一个曲牌名,属于小令的一种。它多用于描写人物心理、叙述情节,语言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常带有口语化的特点。由于其句式灵活、语言生动,后来也被用于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中。

三、意义与用法

1. 作为曲牌名

在元代杂剧中,“叨叨令”是一种常用的曲调,常用于表现人物内心的独白或对话,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和抒情性。

2. 作为文体特征

“叨叨令”也常用来形容文章或语言的风格,即“啰嗦、重复、絮叨”,带有贬义色彩。例如:“他说话总是叨叨令,让人听不下去。”

3. 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在《西厢记》《牡丹亭》等古典戏曲中,也有使用“叨叨令”作为唱词的片段,表现出角色的情感波动和心理变化。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内容说明
中文名称 叨叨令
拼音 dāo dāo lìng
读音 “叨”读 dāo(第一声),“令”读 lìng(第四声)
来源 元代散曲中的曲牌名,后广泛用于戏曲和文学作品
含义 原指曲调,后引申为“啰嗦、絮叨”的语言风格
用法 用于描写人物心理、叙述情节,也可形容语言过于冗长
文学价值 体现元代散曲的语言特色,具有较强的口语化和表现力

五、结语

“叨叨令”不仅是古代文学中一种重要的曲牌形式,也在现代汉语中成为描述语言风格的常用词汇。无论是作为曲调还是作为语言特点,它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语言节奏与情感表达的重视。了解“叨叨令”的读音与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魅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