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于怀的意思是什么】“耿耿于怀”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对某件事情久久不能释怀的心理状态。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使用广泛,但很多人对其具体含义并不十分清楚。本文将从字面意思、引申义、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核心信息。
一、
“耿耿于怀”出自《诗经·小雅·小弁》:“心之忧矣,于我归处。”后演变为“耿耿于怀”,意指心中有事难以放下,常常挂在心上,无法释怀。多用于形容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如误解、伤害、失败等)感到不满或痛苦,长时间无法忘记。
该成语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通常用于表达一种负面情绪,如怨恨、懊悔、遗憾等。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在正式场合中滥用,以免显得不够成熟或情绪化。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耿耿于怀 |
出处 | 《诗经·小雅·小弁》(原句为“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
字面意思 | 心中有事,难以放下,常挂心头 |
引申含义 | 对某件事长期不能释怀,常怀有不满、怨恨或懊悔的情绪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对过去的事件(如误会、伤害、失败等)难以忘怀 |
情感色彩 | 带有负面情绪,常见于个人情感表达 |
同义词 | 难以释怀、念念不忘、耿耿于心 |
反义词 | 淡然处之、释怀、释然 |
例句 | 他对那次失败一直耿耿于怀,影响了他后来的工作心态。 |
三、使用建议
1. 语境适配:适合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描述个人情绪,但不宜用于正式公文或过于严肃的场合。
2. 语气控制:使用时要注意语气,避免显得过于消极或情绪化。
3. 搭配使用:可与“难以释怀”“一直记着”等词语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总之,“耿耿于怀”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正确理解和使用它,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内心感受,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