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宝藏问答 >

佝偻病是什么

2025-10-03 19:47:03

问题描述:

佝偻病是什么,急!这个问题想破头了,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3 19:47:03

佝偻病是什么】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缺乏或钙、磷代谢异常引起的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该病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儿童。佝偻病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还可能对智力和免疫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一、佝偻病的基本概念

项目 内容
疾病名称 佝偻病
英文名称 Rickets
主要病因 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紊乱、日照不足等
发病人群 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至2岁)
病理机制 钙、磷吸收障碍,导致骨矿化不良
典型症状 枕秃、囟门闭合延迟、肋骨串珠、鸡胸、O型腿等

二、佝偻病的成因

1. 维生素D摄入不足

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未及时补充维生素D,容易出现缺乏。

2. 日照不足

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若长期室内活动或居住在高纬度地区,易导致缺乏。

3. 饮食结构不合理

饮食中缺乏富含钙、磷的食物,如牛奶、蛋类、鱼类等。

4. 消化吸收障碍

胃肠道疾病或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导致钙、磷吸收不良。

5. 其他因素

如早产儿、双胞胎、多胎妊娠等,因生长速度快,对营养需求更高,也容易患病。

三、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症状类型 具体表现
骨骼改变 囟门闭合延迟、颅骨软化、肋骨串珠、鸡胸、O型腿、X型腿
生长发育 体重增长缓慢、身高低于同龄儿童
神经精神症状 易激惹、睡眠不安、多汗、枕秃
其他 牙齿萌出延迟、免疫力低下

四、佝偻病的诊断方法

1. 病史询问:了解喂养方式、日照情况、是否有家族史等。

2. 体格检查:观察骨骼形态、囟门大小、牙齿发育等。

3. 实验室检查:

- 血清钙、磷水平

-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升高

-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降低

4.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见骨骺端增宽、骨质疏松等特征性改变。

五、佝偻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
母乳喂养时母亲补充维生素D 补充维生素D制剂(如鱼肝油)
婴儿出生后尽早开始补充维生素D 补充钙剂(根据医生建议)
多晒太阳,保证充足日照 纠正饮食结构,增加含钙食物摄入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和干预 对严重病例进行针对性治疗

六、总结

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营养性骨骼疾病,主要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其表现为骨骼畸形、生长迟缓及神经精神症状。通过合理的营养补充、充足的日照以及定期体检,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此病。家长应重视婴幼儿的营养管理,避免因忽视维生素D的摄入而引发佝偻病。

如需进一步了解佝偻病的日常护理或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可继续咨询专业儿科医生。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