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怒为红颜的典故】“一怒为红颜”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历史中一段悲壮的爱情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人因爱情而愤怒、牺牲甚至不惜一切的故事,常用来形容为了心爱之人不顾一切的行为。
一、典故来源
“一怒为红颜”最早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吴伟业的《圆圆曲》。诗中描写了吴三桂与陈圆圆之间的爱情悲剧,以及吴三桂为报私仇而引清兵入关的历史事件。诗中写道:
>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这句话的意思是:全军将士痛哭,身着白衣,只为吴三桂为爱妻陈圆圆而愤怒,甚至不惜发动战争。这句诗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一怒为红颜”的典故来源。
二、典故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明末清初 吴伟业《圆圆曲》 |
主要人物 | 吴三桂、陈圆圆 |
故事背景 | 明朝末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吴三桂原为明朝将领,后投降清朝 |
关键情节 | 吴三桂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所掳,怒而引清军入关,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
成语含义 | 为爱情而愤怒,不惜一切代价 |
延伸意义 | 形容人因感情冲动而做出极端行为,也常用于讽刺或感叹爱情的力量 |
三、文化影响
“一怒为红颜”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和民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冲突,也揭示了人性中爱与恨、忠与叛的复杂关系。
在现代,这个成语也被用于影视、小说、诗歌等文艺作品中,常用来表现角色因爱情而做出激烈选择的情节。
四、结语
“一怒为红颜”不仅仅是一句诗句,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提醒我们,爱情可以让人奋不顾身,也可以让人做出无法挽回的决定。在历史与文学中,“一怒为红颜”成为了经典,也引发了人们对情感、责任与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