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休息期间工资怎么算】当员工在工作中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后,通常需要暂停工作进行治疗和恢复。在此期间,员工的工资如何计算,是许多劳动者关心的问题。本文将对工伤休息期间的工资计算方式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工伤休息期间工资的基本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在治疗和康复期间,用人单位应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包括支付相应的工资待遇。具体规定如下:
1. 停工留薪期工资:在工伤治疗期间,职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
2. 工伤津贴:如果职工因伤残等级不同,可能享受不同标准的工伤津贴。
3. 医疗补助金:部分情况下,单位还需支付一定的医疗补助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但需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
二、工资计算方式说明
| 项目 | 计算方式 | 备注 |
| 停工留薪期工资 | 原工资 × 停工天数 / 当月实际出勤天数 | 工资应包含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等 |
| 工伤津贴(如适用) | 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 一定比例 | 不同地区标准不一 |
| 医疗补助金 | 根据伤残等级确定 | 通常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
| 社保缴纳 | 正常缴纳 | 即使未上班,社保仍需缴纳 |
三、注意事项
- 工伤认定:必须经过劳动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才能享受相关待遇。
- 工资基数:停工留薪期工资应以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基数。
- 法律依据:各地政策可能略有差异,建议咨询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专业律师。
四、总结
工伤休息期间的工资计算主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职工在治疗期间的基本权益不受影响。用人单位有责任按时足额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资,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工伤认定与赔偿工作。劳动者也应了解自身权利,必要时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
如您遇到具体问题,建议结合当地政策和个人情况,寻求专业法律或社保机构的帮助。


